“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影视资讯11个月前发布 admin
39 0 0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6月12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举行。“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立五周年之际,联盟成员机构代表、国际产业嘉宾、中外电影人齐聚上海,共话“一带一路”电影交流合作。在主题为“本土故事的国际传播”的圆桌论坛上,柯汶利、王丽娜、邬浪等中国新生代导演和国外电影人同台畅谈“如何将本土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

 

类型片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立五年以来,大量成员机构所在国影片通过巡展机制,进入了本国以外的观众视野,“走出去”的各国影片在国际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一座跨文化传播桥梁已经成型。曾经在“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的影片《何以为家》,因为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引发观众共鸣。“走出去”巡展的中国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让生动的童年生活再现银幕,成为跨文化传播优秀案例。

 

本土化故事走向海外市场,被当地观众迅速接受并非易事。马来西亚导演柯汶利曾凭借犯罪悬疑片《误杀》技惊四座,他的新片《默杀》也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展映。柯汶利长期专注于拍摄悬疑、惊悚、犯罪等题材的类型片,他认为这是大部分国家观众比较容易接受的类型,“当我们做本土输出时,它可能会跟观众更贴近一点。”柯汶利希望把好故事说给更多人听,他的做法是“把类型化做到极致”。对于跨文化的观众来说,别的国家的有些故事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距离,“但其实也很容易让观众慢慢去接近,通过可以让他们容易接受的电影表现方式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话,观众可能更容易去阅读你的电影。”柯汶利说。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导演柯汶利

 

无论是从“一带一路”电影周走出来的《第一次的别离》,还是新片《村庄音乐》,导演王丽娜的作品风格都具有诗意,因此也引起了国外观众的共鸣。在本土故事国际化传播中,王丽娜希望看到相同底色下千姿百态的每一部电影作品。她说:“我期待那些人的真实个体经验,以及具有人类共通性的经验跟我相遇。”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导演王丽娜

 

新生代导演邬浪执导的《雪云》成为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影片,影片将镜头对准了陷入购房困境的一对昔日恋人。对于本土故事的国际化传播,题材并不是他的首要关切,他更看重自己的心灵感受。“我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如何呈现刺痛你和温暖你的感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讲述这种感觉,”邬浪说。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导演邬浪

 

选择共同话题使观众产生共鸣

 

来自印尼的女导演卡米拉·安迪妮比较特立独行,她拍摄的四部影片都没有使用自己的母语。“不管影片用什么语言,观众其实都能够互联互通。方言代表着电影的多元化,观众和当地的故事之间,很容易构建起情感纽带。”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导演卡米拉·安迪妮

 

到底如何讲故事才会受国际观众欢迎?意大利文化部电影和视听总局特别项目负责人罗伯托·斯塔维莱认为并没有“神奇的配方”,“可以用更多本地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同的历史等话题,这样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就都能够产生共鸣。”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罗伯托·斯塔维莱

 

无论是中国影片“走出去”,还是国外影片亮相“一带一路”电影周,国际电影节为新人导演们提供了广阔的传播舞台。但在萨拉热窝电影节运营及新业务部门负责人艾明·哈季奇看来,影片不管在哪里展映,它首先得是一部好影片。“从电影节运营角度来看,如何选片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希望能选出新颖一些的影片,包括新生代导演的作品,给电影节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电影行业的脉搏。”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艾明·哈季奇

 

技术对故事表达是“双刃剑”

 

电影诞生100多年来,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让电影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短视频成为主流传播方式,观众观影习惯迅速改变。

 

全新技术带来了颠覆性的观影体验,电影制作在科技的助推下也将变得更容易,本土故事的国际化传播也被扫清了技术障碍,但科技进步也为电影创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家都在刷短视频时,我们怎么做到让观众买票看电影?”导演柯汶利导演说,“你要在作品里不断突破,内容要新,类型要新,这是值得我们电影人去挑战的。”王丽娜则表示:“多元的呈现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但我们终归要探寻人文精神,这是我最关注的。”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 引发观众跨国共鸣

 

导演邬浪将新技术看成一把“双刃剑”,“从电影的角度来讲,它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从制作的角度和观众的角度来讲,它提供了不一样的视听感受。”但邬浪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他认为“沉迷”新技术或将模糊虚构和现实的边界感。如果无法驾驭和使用这些技术,则也可能面临电影拍摄技术倒退的风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