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之王》:向刀尖上的舞者试飞员群体致敬

影视资讯12个月前发布 admin
60 0 0

原标题:《长空之王》:向刀尖上的舞者致敬

《长空之王》:向刀尖上的舞者试飞员群体致敬

电影《长空之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试飞员这个群体。试飞员实在是一个神秘的群体,许多人对他们的了解十分有限。而这部影片,就是一扇帮助公众了解试飞员的窗子,虽然窗子不算大,但是足够敞亮。

影片的年轻主人公雷宇(王一博 饰)原本是航空兵一线作战部队的尖子飞行员,在获得试飞员资格时,起初态度十分冷漠,原因是“自己愿意留在一线”。实际上,如果说国境前线是一线,试飞战线其实是一线的一线。因为试飞的根本目的是配合装备研发部门为作战部队打造最具战斗效能的先进装备,不经过系统试飞并通过考核,这些装备就没有资格走向一线部队。

电影准确把握了试飞员群体的几个本质特征。首先是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是科学素养和飞行技能,再次是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很难想象,祖国的空中边陲曾是何等的危机四伏。当西方国家在中国周边部署4代先进战机的时候,以三代机甚至二代机作为主战装备的中国航空兵,迫切需要研制自己的第四代作战飞机。而研制4代机所需的新概念、新理论、新系统和新武器,全部都需要通过科研试飞的充分考核和验证。试飞工作的艰巨和风险,超出常人想象。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某强国倚仗先进装备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烘托出国产新装备研制的急迫背景。

研制新型作战飞机,科研试飞是其中关键的环节。而试飞员,就是考核新型装备的重要参与者。总体来说,试飞员的工作是相当复杂的,可以概括为通过科学试飞工程,把新飞机的基本性能测试出来,特别是飞机的各种极限能力,其中还包括各种机载设备和武器的测试。举个例子,比如根据理论计算,某型新飞机低空最大速度是1100公里/小时,那么试飞员就要在低空环境中驾驶飞机进行测试,考核飞机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理论最大飞行速度。未来,这个指标需要写入飞机操作手册,如果数据不准确,飞行员就无法掌握安全操作的边界,也就无法放心大胆地操控飞机。2003年,英雄试飞员李中华驾驶歼10原型机进行低空大表速试飞,硬是把速度飞到1450公里/小时,取得了极为关键的试验参数。一款战斗机的极限性能指标还有许多,都需要试飞员一项项测试出来。当然,在试飞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轻则部分系统故障,姿态失控,重则动力丧失,甚至结构破坏,因此,有人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这样的评价一点儿都不为过。

在一次次挑战极限的过程中,试飞员凭借专业技能和意志品质,得以攻克一个个难关。他们需要尽快与这些未经历练且并不成熟的装备建立信任,从飞行中的一个信号、一个警告、一次异响中迅速判明问题原因,熟练实施应急操作程序,尽最大可能保全装备以及实验数据,因为这些数据中往往隐藏着最为关键的线索。试飞面对的往往是在研的新型装备原型机。对于整个研制工程而言,承担着测试任务的原型机无比宝贵,一旦损毁,轻则严重影响研制进度,重则可能导致研制工程失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试飞员在生死攸关的艰难时刻,都会像对待经年挚友那样进行全力挽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飞奇迹。1998年3月23日,中国歼10“猛龙”战机首飞,这种装备了电传飞控和综合航电系统的鸭式布局第三代战斗机,在中国尚无飞行的先例。在登上飞机前,试飞员雷强向总设计师宋文骢同志保证,“只要飞机发动机还在转,我一定能把它带回来,就是摔我也要摔在跑道上,好让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是豪情万丈的誓言,更是彼此信任的承诺。凭借过人的技术和坚强的决心,雷强胜利完成了歼10首飞任务。

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出色的意志品质,并非试飞员职业内涵的全部。现代航空装备的高度复杂性,给试飞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技术航空装备研制,要求试飞员全程参与研制过程,凭借飞行经验和试飞履历,将潜在的问题直接反馈给设计环节,将纠错和完善的节点尽可能前移,显著提升了装备研制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试飞员是“会飞行的工程师”。这些情节在影片中都有生动的表现。

试飞员挑战极限直面风险,为的是打磨历练新锐装备,把成熟可靠的飞机交到战友手中。在抉择的关口,职责使命高于一切,战友的安全高于一切,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一次起飞,都伴随着未知和风险,每一次凯旋,都在为笑傲云霄的王者振臂高呼。国内军事题材电影不少,但聚焦航空题材的相对较少,关注试飞员群体的更少。电影《长空之王》揭开了试飞员群体神秘面纱的一角,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热血青春,以及如何熔铸祖国航空装备的长空英姿。(作者:王亚男,系航空航天专家、《航空知识》主编)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